黔西南旅游怎么样,黔西南旅游好玩吗
一、黔西南旅游怎么样,黔西南旅游好玩吗
黔西南,是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简称,州府所在地是兴义市。黔西南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自然景观的胜地,很多不可思议的景色都隐藏在这里的大山深处。黔西南地貌是卡斯特地貌为主,多山多水。黔西南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当属“马岭河大峡谷”“格凸河”“万峰林”。能够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黔西南景色的精华所在。黔西南的交通不便,高速公路比较方便,所以比较适合自驾出行,火车和公共汽车比较耽误时间。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民族习俗。黔西南的旅游可以选择兴义或者安顺为中心游览,住宿价格比较合适,吃饭相对来说比较贵。
二、魅力黔西南在哪里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
黔西南有奇特的峰林,溶蚀洼地、漏斗、地下暗河、深谷等,到处交错分布,形成了怪异壮丽的地貌景观和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省级风景名胜区鲁布格、安龙招堤、贞丰三贫河、泥凼石林及四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景点集中。黔西南境内文物古迹古雅多彩,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民间工艺旅游产品珍奇秀美,风味小吃独特可口,众多的少数民族村寨座落在青山绿水之中,传统节日甚多,民族文艺表演别具一格,洋溢着古朴深郁的民族风情。
这里交通便捷,景观独特,风情浓郁,是中外游客理想的休闲旅游,避寒避暑、购物娱乐的好去处。
黔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布依、苗、汉、回等29个民族。
面积16804平方公里。
人口291.88万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8县(市)。
最佳旅游季节:春、夏、秋。
黔西南必游: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兴义泥凼石林 、安龙招堤风景区
特别提示:在少数民族地区游览,请尊重当地居民的民族信仰和生活习俗。
三、贵州哪里少数民族最多
贵州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是黔东南,主要颁布少数民族有苗族和侗族,舞阳河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风情,是这个地方吸引游客的主要方面。
还有黔南有苗族、布依族、水族,有小七孔风景名胜区。
另外黔西南有布依族,如果能自驾车游是最经济的,时间好支配,花费不多。
还有就是贵阳的花溪,那里主要少数民族是苗族。
毕节地区也是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苗族,布依族等。旅游的地方有百里杜鹃,织金洞风景区等。
安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布依族等,那里的主要风景区就是黄果树瀑布啦。
总之贵州到处是少数民族,到处是风景名胜。是世界著名的消暑胜地。
四、贵州哪里有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从六盘水到凯里有10趟火车,大约6个小时,票价65元。
五、哪里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铜仁地区的苗族, 那里的苗族主要是跳芦笙舞,唱飞歌, 还有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啊地区主要是苗族比较多, 比如他们比较特色的是板凳舞,铜鼓舞, 还有台江反排木鼓舞是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锦屏主要居住着侗族, 有南侗和北侗。 也有不同的特色。, 还有黔东南作为中国苗、侗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汇集地区, 你可以去领略一下, 特别是凯里那边, 黔东南和黔南都是布依族苗族比较多, 例如晴隆啊,罗甸啊,平塘啊。 黔西南是苗族和侗族比较多, 例如黎平,榕江,从江一带,
六、布依族人文特点及旅游价值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饮食、衣着等属于物质文化;语言、文字、文学、歌舞、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
1.布依族独特的图腾——大楠竹图腾柱
竹子生长旺盛,古时被布依族先民奉为图腾。布依族的人生礼仪诸如“搭花轿”、“出生礼”、“老人逝世超度”等仪式流传至今。在布依族祖先崇拜的大型仪式“古夜王”中,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大楠竹图腾柱,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2. 布依族服饰特点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
布依族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团花、小花。还有铜鼓纹、旋涡纹、水波形、连锁形、鸳鸯、双喜双寿等。图案连续对称,民风浓郁,古朴典雅,以蜡裂的冰纹奇特和画工精致而驰名中外。
4. 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简称布依八音)主要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聚居地区的说唱艺术。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多时可达14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镲、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在说唱中讲述故事,传递情愫。男生多采用高八度;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八音前身属于宫廷雅乐,从唐宋时就开始流行。以吹打乐为主,逐步完善后的布依八音以丝竹乐为主进行演奏,既有宫廷音乐的雄伟、庙堂音乐的威严、又有布依族古老音乐的神韵。
2006年, 黔西南州布依“八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