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景区离小浪底水库多远
黄河三峡景区离小浪底水库多远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乃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热点景区、小浪底之精华景区。景区位于小浪底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地处北部山岳旅游带与南部黄河旅游带(三点一线)的水陆接合部、国家级风景区王屋山、小沟背景区与小浪底游线的枢纽地段。
观风景区
小浪底风景区,位于济源市西南30公里 十三朝古都洛阳北40公里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西起八里胡同,东至黄
河西滩,全长54公里,分为四个著名风景区:小浪底大坝景区,张岭半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河三峡景区,西滩黄河风情景区.四景区特色各异,东西相映,恰如镶嵌在母亲河上的四颗珍珠,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柏崖山、红崖山、黄鹿山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
。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切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 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
黄河三峡群峰竞秀、山水交融,三条峡谷各有千秋。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竞秀;龙凤峡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八里峡,峭壁如削、雄伟壮观,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不仅山、水、崖、洞和谐交融,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还有鲧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凤、石人顶石山、章公背章婆等自然人文景观,景点达80余处。是小浪底旅游资源之精华所在。水绕青山山绕水,船在青山顶上行。景区山水交融、港湾交错、高峡平湖、奇峰林立,构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乡之秀的壮丽画卷,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登上被称之为“万里黄河第一楼”的大河楼,但见水天一色,满山挂翠,大河如带,游船穿梭,水鸟翻飞,美不胜收。
小浪底黄河三峡,峰峦雄崎,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飘渺仙境;高峡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韵。既有南国山水的柔媚与婉约,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集南北山水之大成。荡舟碧波上,仿佛进入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风景区小浪底水利枢纽区。有1667米处,体积达5185万方的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亚洲第一土石大坝;有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厂房、进水塔、消力塘。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和发电。在小浪底洞群调水调沙期间,六龙喷水,黄白两色交织,形成浪底云烟,惊涛拍岸,气势磅礴,彩虹高悬,不是瀑布胜似瀑布。
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系由济源市金源玻纤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兴建。该公司是河南省第一家民营开发景区和小浪底库区第一家开发旅游的企业。景区拥有河南省优秀旅行社、济源市首家旅行社—王屋山旅行社有限公司。
新安县有那些旅游景点
新安县地处豫西山区,靠近古都洛阳,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青要山、荆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鹰嘴山,有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形成的168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占整个小浪底水库面积60%左右。且高峡平湖,群山环抱,山水相连,整体形成了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文化为脉的旅游格局。
青要山
旅游产业优势十分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景点景观多,省政府小浪底旅游总体规划中,一级景观11处,新安县占4处,二级景观24处,新安县占19处,三级景观70处,新安县占44处;二是景点有特色,具有垄断性、独占性和排他性,主要有: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万里黄河第一湖”——万山湖,“中国嶂谷第一峡”——龙潭峡,“中国第一馆”——千唐志斋(我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黄河第一关”——汉函谷关,“黄河绝版奇石”——奇石山庄,“中原第一寨”——黛眉寨,“黄河明珠”——荆紫山,“黄帝密都”——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要山。
由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形成的黄河新安万山湖、黄帝密都青要山、黄河明珠荆紫山、黄帝故居始祖山、双龙峡谷、峪里峡谷、龙潭峡谷、黄河小三峡,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面积328平方公里的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集山地、丘陵、台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为一体,或险、或秀、或奇、或幽。尤其是作为其核心景区的龙潭峡,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记录着距今25亿年以来地壳的海陆变迁和古海洋的潮涨潮落;峡谷里,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清晰可辩。谷底探幽,三步一泉,五步一潭,一步一瀑,和谐生趣,赏心悦目。汉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的东关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楼坐西向东,北接陇海线,南连青龙山,西通县城,东临涧水。关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称八特坂或八将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言之“汉时关”即为此地。史称“汉函谷关”,又称为汉关 。